英國工作簽證或將增加技能費,出國留學,去往英國留學,從今年4月開始,英國所有持有Tier 2簽證的外籍勞工要支付千鎊的移民技能費。
移民技能費(Immigration Skills Charge)也落到國民保健服務的外籍醫生和護士頭上。
最大兩個醫療業組織一同呼吁,希望內政部對NHS體制內的外籍醫生和護士手下留情。
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和英國皇家護理學院(Royal College of Nursing)表示,從4月份開始實施的移民技能費,足以威脅NHS預算,使本來就脆弱的國民保健系統雪上加霜。
從今年起,NHS須為每個從歐盟國以外聘請的醫護人員支付每年1千鎊的技能費,政府表示此項收費對鼓勵本土專才有利。
但兩大組織認為不合理。
英國本來就缺少護士。
護士是人手最緊缺的職業之一,政府非但沒有鼓勵外籍護理人員投身到NHS,反試圖在現有的海外護士聘請上撈一筆。
這兩個組織聯署向內政大臣盧綺婷去信,表示對加征技能費十分關注,若政府一意孤行,NHS的人才危機將進一步深化。
政府曾表示,收取到的技能費將來會重新注入到國民維生系統中去,但這封公開信中寫道,“對此政府沒有實質承諾。”
這對于很多依賴從歐洲大陸和海外招聘專才的醫院來說,政府伸手要錢的政策頗有點倒行逆施。
BMA也在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呼吁市民關注該議題。
官網撰文寫道,如果一間醫院希望聘用一名持有Tier 2簽證的醫生,雇用期為5年,該院信托基金須立繳5千鎊,才能幫這位雇傭取得工簽贊助證明。
BMA認為,從醫療系統的“前線預算”中抽走資金“非合理做法”。如可能,政府應對外籍醫生和護士減免該項技能費。
政府表示,移民技能費原意是減少外勞人數,鼓勵雇主訓練和聘請更多英國本地人才。
內閣堅信,移民技能費最終有助于業界訓練本土專才。
BMA和RCN反駁,政府不能無視一點:NHS對海外醫生和護士的需求將一直存在。
訓練本地醫生需時太久,醫療學校位置有限,都是醫護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掣肘。
對于“小型和慈善性質的贊助者”,政府定有較低費率364鎊,但博士文憑級別的工作,和國際學生轉工簽的眾多工種都不在較低費率的范圍內。
醫學會和皇家護理學院認為技能費“極不公平”。
目前已有很多措施,例如繁瑣的工簽審批過程,來制衡外籍勞工的輸入情況。
如無必要,企業都先考慮英國人,政府實在無必要開征費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