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去往美國留學,這些熱門的學習方法你用對了嗎?
上一學期剛剛結束,參加完一場場直擊痛點的考試,是不是發現自己每晚挑燈夜讀的學習并未派上用場?該不會的還是不會,原本記住的都忘了?要知道,一些在學生中最熱門的學習方法,往往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神奇,甚至會給你帶來美國大學開除的結果,而這些方法你卻天天在用!
學習方法你用對了嗎?
不少學生喜歡在考試前夕,將教科書里的每一段文字都摘取出來,課間時朗讀,坐車時閱讀,甚至考試前一分鐘也要再瞟一眼。但是,單純地利用關鍵詞記憶法或者反復通讀筆記的方法也許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高效。
根據北肯塔基大學(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數學中心主任、技能輔導專家Jered Wasburn-Moses的說法,對先前學習過的材料進行略讀是非常低收益的,意味著這些信息實際上不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記憶。然而,NKU 2015年全國學生參與度調查的數據顯示,NKU 38%的大一新生和35%的大四學生指出,他們復習筆記是為了應付考試。根據最近發表在《公共利益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一些排名最低的學習習慣包括重讀、關鍵詞記憶、心理意象和“劃重點”。Wasburn-Moses說:“并不是說這種方法毫無價值,但在幫助我們保留知識方面,還有其他一些更高效的方法。”
除了這些低效率的方法,Wasburn-Moses認為“多任務處理”是另一項在學習時會傷害到學生的方法,特別是在學習新材料的時候。“很多學生認為他們可以一心多用,所以他們習慣一邊做作業一邊刷新著Facebook,甚者還一邊聽音樂。一心多用的時間其實是平時專注學習時間的兩倍,也就相當于你浪費了一半的時間去做了無用功。”NKU心理學副教授塞Cecile Marczinski博士遇到了一個類似的問題。學生們經常會告訴她,他們學習了幾個小時,但是在考試中表現依舊不太理想,這讓他們感到十分的失望。這其實是學生一心多用而導致的結果,而學生的動機只是想一次性填充更多的知識。
常見誤解
根據Wasburn-Moses的說法,成功技能中心(Success Skills Center)提供的正式學術輔導非常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提升技能。該中心提供寫作、數學和生活技能(如時間管理)的輔導。得到幫助的學生中大約50%取得了GPA3.0以上的成績,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取得了3.5以上的GPA。
“很多學生對家教輔導存在誤解,并不了解家教的需求群體。他們的誤解來自于高中,認為家教輔導是給那些通不過畢業考試的學生準備的。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在2014 – 15學年,有2,010名學生來到了數學、寫作和成功技能中心,或參加了中心提供的其他形式輔導;平均每位學生的參與次數為3.5次。“盡管我們每年能見到大約2000名學生,但這只占學生總人數的15%,”Wasburn-Moses說。在輔導過程中,Wasburn-Moses注意到很多學生不懂得如何管理他們的時間。比起學習時間管理,這些學生更關注考試通關方法。這種投機取巧是沒辦法成功的。
怎么學習?
護理專業的Jordan Holt在她的第一個學期就很快意識到,大學的學習方式與高中時完全不同。為了在解剖課考試中表現出色,她必須在考試前幾周準備她的“記憶卡”。“高中考試的前一天晚上臨時抱佛腳也能取得還OK的成績,但在大學就不行了。”
根據Marczinski博士的說法,在大學里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學生們必須要知道每一項考試涉及到的知識、教材數量,并懂得將學習分成模塊處理。“把所有的事情都堆在一個晚上,即使你整夜都喝著紅牛,也不可能會做的很好。因此就需要把你的任務碎片化分配。”
她還建議學生進行與考試形式對應的自我模擬。例如,如果一門課的期末考試是多項選擇題的形式,那么學生們應該提前做一些選擇題來適應考試。如果有議論文的部分,學生們就應該多積累一些句子,并學習一些寫作范例。最終,Marczinski強調說,在保證睡眠質量的前提下學習,效率將達到事半功倍。“睡眠時間,就是記憶鞏固、加強的時候,” Marczinski說。“所以學習過后,你需要通過睡覺將學習的內容印在大腦里。反復的學習、睡覺、學習、睡覺,次數越多,你的表現就會越好。”
如果認為上學期的考試成績并不能代表你的真實水平,那么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就應該發揮出你的全部力量了。畢竟,GPA的提高并不是囫圇吞棗的完成任務,也不是流連王者峽谷,今晚吃雞就能實現的。特別是那些自制力不夠強的童鞋們,該學習的時候就要用對方法,該玩耍的時候再放飛自我,不要因為GPA過低,甚至考試作弊而被美國大學開除。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