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學習熱門專業就一定能夠找到好的工作,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就業本身其實是一個供需關系的問題,我們不僅要考慮供應,更要注意需求;
畢竟有些專業即使再怎么熱門,相關崗位開設過少,也會造成就業難的現象。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國內目前最缺的藝術設計專業都有哪些,希望能給同學們提供參考。
01
游戲設計
2021年,中國游戲產業收入已達2965.13億元,相比2020年增長6.4%,相比2019年增幅接近30%;
與此同時,中國自主研發游戲在國內市場的實際收入也已達到了2558.19億元,且占比每年都在穩步提升;
這也讓國內各大游戲公司對游戲設計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根據伽馬數據的統計顯示,相比于2018年,2021年游戲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普遍增長28%-33%;
在游戲公司聚集的北上廣深以及杭州,游戲產業的應屆生工資均已過萬;具有碩士學位的從業人員普遍15k起步;
而在成都、蘇州、西安、貴陽等二線城市中,有1-3年從業經驗的游戲行業人員,工資也大多過萬。
而目前國內游戲設計教育還主要集中在專科院校,游戲相關人才輸出很難滿足大廠對于游戲人才的需求。
相反,在英國,包括倫藝-LCC、提賽德大學、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布魯內爾大學、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在內的眾多院校都有開設課程豐富的游戲設計專業。
在這些院校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
3D計算機建模和圖形、計算機科學、游戲動畫、游戲音頻、游戲設計、游戲創業、游戲研究、游戲用戶研究、主題娛樂、視頻游戲設計在內的各種游戲設計知識。
而這些,也正是進入國內游戲大廠所必備的知識。
02
用戶體驗設計
用戶體驗設計,即UE/UX設計,屬于交互設計下的一個分支方向,也是目前所有交互種類中最熱門的一個方向。
相比于其他交互方向而言,用戶體驗設計在專注于交互行為探索的同時,更加關注認知學與人因工程學的探究,并通過大量而深入的用戶研究探索用戶痛點。
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用戶體驗設計師的需求也水漲船高,各個大廠紛紛開出了比其他行業高得多的薪水,求賢若渴。
由于大多數廠商的服務最終都要落腳于APP的開發設計與運營,因此,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工作往往是基于用戶行為、用戶偏好的算法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內容推薦,增強用戶粘性。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用戶體驗設計師需要在用戶界面、內容編排、易用性、可訪問性、品牌特性等多個方面進行設計與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用戶體驗設計就業前景廣闊,但該專業的入行門檻反而是相對較低的,它不像UI設計那樣對美學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而是更加注重用戶需求的探索,對邏輯思考能力要求較高,對跨專業申請的包容度也會更高一些。
就英國來說,不少院校都開設了用戶體驗設計專業,比如拉夫堡大學、金斯頓大學、倫藝-LCC學院等,其中尤以拉夫堡大學最為知名。
拉夫堡大學用戶體驗設計專業,不僅會教會同學們如何用設計學的研究方法研究和改變用戶行為,識別關鍵用戶;
還會引導學生利用認知心理學的知識對用戶行為進行干預,提高應用程序的可用性。
03
服務設計院校推薦
如今,凡是涉及地球保護、節能減排的設計與產品都被廣為追捧。
盡管有一定的商業噱頭在其中,但人們也正在越來越多地關注到了自然環境急劇惡化的現實,各行各業也都在推廣可持續的理念;
在這其中,設計行業首當其沖。
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設計學科對于可持續概念的踐行應該是最廣泛的:服裝、產品、建筑、環境……如果細看國外大學的設計專業就會發現,幾乎每一個專業都在力圖向可持續方向邁進。
而今天的可持續設計也不再只是單純的綠色材料應用,可持續設計師需要同時權衡經濟、環境、道德、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通過可降解材料的運用,滿足人們對于設計的需求,并兼顧后代人的永續發展。
不少國外院校也都相繼開設了可持續設計專業,比如倫藝-LCC傳媒學院開設的MA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Futures專業就是目前所有可持續設計專業中申請熱度最高的之一。
倫藝之外,金斯頓大學也開設了兩個可持續設計專業——可持續設計與可持續時尚。
其中,可持續設計專業側重于通過設計的思維,解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社會環境、社會系統與生態環境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危機意識與靈活運用設計思維的能力。
可持續時尚專業是金斯頓近年來新開設的課程,旨在圍繞時尚領域的鋪張浪費、資源不均等問題進行設計。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