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看來管院和商學院并無區別,只是各個學校叫法不同。
商學院的專業設置主要由以下幾點值得注意:
(1) 大的商學院往往有系別,不同的系有不同的聯系人。小的商學院則設置方向,沒有具體的系,具體聯系人則有可能一個或是不同。不同的商學院決定錄取的程序是不一樣的,找到關鍵的人,發現關鍵的程序是很重要的。
(2) 商學院是要的方向(我這里只提方向,因為這更重要,而系則可能包括了好幾個方向。Finance, accounting, marketing, oper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behavior, strategy, entrepreneurship, logistics (supply cha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novati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R&D research,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有些方向只是小項,只在少數的學校有設置。
(3) 國內的專業設置:金融,經濟(宏觀和微觀),世界經濟,管理(包括市場,營銷等多個方向),管理信息系統,會計,國際貿易,政治經濟學, 工業組織, 計量經濟學,金融數學,經濟統計等等,如果是這方面的背景申請者 可以看看自己到底是和哪一個方向貼近,對那也各方向更有興趣。
(4) 我認為PS是一個包含較多信息的文書,對于大多數申請者而言,這里是比較有希望打動教授關鍵。Tell a good story is very important. A PS normally contains: intention, background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working experience), intended major, study plan, career goal. 你一定要知道你要申請哪一個方向,這一個方向中具體的小項,因為決定錄取的人往往會看你對這方面的認識,雖然研究的過程是漫長,你可以逐步形成你的興趣,但是錄取人再看綜合素質的時候,也會考慮到你的興趣和他們的專長是否匹配。
(5) 一般而言,finance, accounting, marketing這些是比較基礎的,而有一些方向我認為比較的上層建筑,也就是說對語言要求比較高,native speaker 較為有優勢,但是基礎的方向意味著申請人也很多,這需要平衡你的背景和專業特點,這些都要通過PS表現出來。如果你能夠講一個好的故事,你就可以在PS的某一部分或幾部分出彩,這樣就顯得比較有針對性了。
(6) 由于國內的專業設置和國外的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描述自己的時候,再包裝是難免,建議寫PS至前先把相關的原文專業書看基本,這樣會比較professional。然后看幾篇cutting edge的論文,把這些和你的研究(如果還搗過一些漿糊的話)聯系起來,重新拔高你研究的價值,重新提煉你的觀點。
(7) 關于研究方法,各個專業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側重數據,有的側重理論,還有的方向使用心理學和社會學的方法在分析,建議看一兩本方法論的書,看一些關于你專業方向方法論的文章,在你的PS里體現出來。
總而言之,你對本專業的理解,你所作過研究的深度本身就反映了你對本專業的興趣,如果你的故事有比較有趣味的話,成功的希望就比較大了,當然如我所說,運氣的成分還是占據了很大的比例。
但是: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