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免费视频网站,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中国免费一级片

走進萬佳|萬佳服務: 北京總部|廣州| 溫哥華|多倫多|洛杉機|紐約
萬佳留學資質認證留學資質認證:BJ2000016
您的位置:首頁 > 留學攻略 > 行業趨勢嘗鮮看《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趨勢解讀

行業趨勢嘗鮮看《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趨勢解讀

2024年03月15日來源:萬佳作者: 小佳點擊量:279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

行業趨勢嘗鮮看《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藍皮書》趨勢解讀

改革開放46年以來,中國大陸留學人員累計超過800萬人,如加上港澳臺地區的海外留學人員,中國的留學人員總數將超過1000萬人。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留學人員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新一代留學人員積極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產業等各方面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全方位接軌。出國留學趨勢

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對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中國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需要更多的國際化人才支撐,需要充分發揮留學人員在進一步推動中國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全球化、全球治理、民間外交、人文交流等方面的獨特優勢與作用。

本報告將深入分析中國留學發展的現狀與最新趨勢,主要發現如下:

第一,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2021年中國在海外留學的學生數量比第二名的印度多一倍多。從全球來看,全球國際學生數量仍在持續增長,且前幾年增長速度大于全球高等教育學生增長速度。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簽證簽發受限等因素影響,中國海外留學人數增長速度不及印度、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但中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2021年中國在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留學的學生為102.1萬人,比第二名的印度多一倍。

當前,我國正進入深入參與全球化的歷史新階段,留學仍然是我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從近幾年獲得美國留學簽證和英國留學簽證的中國學生數量的增長情況來看,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的需求依然強勁,海外留學正在穩步恢復。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留學群體及留學意愿穩步發展,未來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目的地將更加多元化,范圍更加廣泛,赴傳統留學國家學習的學生數量將逐步保持相對穩定。與此同時,國內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高等教育機構逐步形成,中外合作辦學等在地留學項目逐漸成熟,為學生獲取中外優質資源同時保持與世界緊密交流提供了可能,為學生全方位發展提供更多的新路徑選擇,中國海外留學的學生規模將逐步進入平穩發展的新階段。

行業趨勢嘗鮮看《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藍皮書》趨勢解讀

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目的地將更加多元更加廣泛,2022/23學年中國仍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德國、新西蘭、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國際學生第一大來源國,中國在歐洲及“一帶一路”國家留學人數有所增加。中國連續15年是美國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2022/23學年在美留學中國學生為28.9萬人,由于印度赴美留學人數自2020年以來持續快速增長,目前印度在美留學生數量僅比中國在美留學生數量少2萬人。中國仍是澳大利亞國際學生最大來源國,2022/23學年在澳留學的中國學生為16.3萬人,印度在澳留學生人數已經接近中國。中國在英國留學人數在疫情期間持續增長,2022/23學年達到15.8萬人,但增速遠不及印度在英留學生數量的增長速度。中國在德國留學的學生人數近幾年保持在4萬人左右。隨著“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中國在馬來西亞、泰國等“一帶一路”國家留學的學生數量持續增加,2021年比2020年增加1萬人左右。

第三,中國學生留學專業選擇仍以STEM領域為主,選擇商科的熱度持續減少。自2015/16學年以來,中國在美留學學生攻讀STEM專業的比例持續增加,并于2020/21學年超過60%,2022/23學年達到62.5%,大幅高于國際學生在美留學選擇STEM專業的總體水平(55%)。與此同時,中國在美留學學生選擇工商管理專業的比例逐年減少,從2015/16學年的24.3%逐漸減少至2022/23學年的13.4%。在澳大利亞與德國的情況同樣類似。

第四,中國留學人員環流趨勢日漸明顯。2020年留學回國發展人數首次超過出國留學人數,2021年留學回國人員超過100萬。改革開放以來至2021年,留學回國人員總數超過600萬人,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智力和知識資本。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國參與全球化事務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多留學人員參與其中,其環流的趨勢也日趨明顯。

第五,留學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仍是我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成長的重要渠道。每一代留學人員都在各自階段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例如,兩彈一星23名受獎者中有21名是留學回國學者。當前,仍然有大量優秀的留學人員在各個領域發展領軍帶頭作用。2023年新晉兩院院士中,81.4%新晉中科院院士,39.2%新晉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海外留學經歷。截至2023年,70%以上的國家重點項目學科帶頭人,40%的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70%以上的教育部直屬高校校長、大部分三甲醫院院長,都是留學回國人員。中國留學人員是我國教科文衛、經濟社會發展諸多方面的重要推動力量,是我國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全球化發展和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第六,留學人員積極參與推動我國深入參與全球治理。截至2023年7月,時任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國務院部委部長(主任)、國務院部委副部長(副主任),以及31個省區市(不含港澳臺)領導(省委書記、省長,自治區委書記、區政府主席,直轄市委書記、市長)中,具有留學背景的領導干部共66人(部分干部擔任兩個及以上職位)。其中,14.4%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具有留學背景;國務院部委的正副部長(主任)中,擁有留學背景的人員占比16.3%;14.5%的省區市領導擁有留學背景。越來越多的留學人才進入我國公共治理領域,充分利用其國際視野及戰略眼光,更積極地在國際發聲、講好中國故事,推動我國深入參與全球治理。

第七,留學人員在民間外交、人文交流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總書記曾指出,“在新世紀新階段,民間外交的任務更加繁重、作用更加突出、舞臺更加廣闊”。2013年,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總書記提出歐美同學會“要做民間外交的生力軍”。這也是對廣大留學人員在民間外交工作上潛力的肯定。2023年10月,總書記在給歐美同學會成立11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弘揚留學報國傳統……投身創新創業創造時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人生華章。人文交流是國際關系的重要基石和潤滑劑,正在成為世界和平穩定的新壓艙石,在國際局勢緊張情況下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留學人員在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每一個優秀的留學人員都是一個講好中國故事的單元,是一個講述中國友善、開放、交流與合作故事的鮮活樣板,有著難以替代的真實性、可靠性與說服力。

一、中國留學發展現狀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國際學生數量仍保持增長態勢

根據UNESCO的統計與預測,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學生數從2000年的211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639萬人,國際學生數從2000年到2021年增長了兩倍;2018~2020年,全球國際學生的增長速度高于全球高等教育學生的增長速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際學生的數量依然保持增長,但增速下降,從2019年的6.7%降到2021年的0.2%;因此,2021年國際學生的增長速度緩于高等教育學生的增長速度。

圖1 2017~2021年全球高等教育學生、全球國際學生人數及增長率變化

(二)發展中國家學生留學需求明顯,發達國家學生留學穩步發展

美國是第一大留學目的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加拿大緊隨其后。2021年,24.3%的國際學生在美國、英國留學;23.9%的國際學生來自中國、印度。美國、中國、德國、法國不僅是前十大留學目的國,還是前十大留學來源國。2017~2021年,德國在國外留學人數穩定在12萬人以上,而美國和法國在國外留學人數均在10萬人左右,由此可見,留學并非只是發展中國家學生的需求,出于保持學術交流和文化交往等各種原因,發達國家學生出國留學也穩步發展。

(三)中國依然是最大留學生源國,出國留學逐步恢復,印度、越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出國留學人數增長顯著

目前,中國同181個建交國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58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為中國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出國留學機會。根據教育部數據分析發現,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留學人員累計超過800萬人,如加上港澳臺地區的海外留學人員,中國的留學人員總數將超過1000萬人。2000~2019年,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快速增長,發展趨勢與中國參與全球化進程的總體趨勢基本相同,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70.35萬人。受新冠肺炎疫情、簽證簽發受限等因素影響,根據非公開數據,2020年當年出國留學人數降為45.09萬人,2021年回升至52.37萬人,2022年進一步回升66.12萬。雖然2022年海外留學人數未恢復到2019年水平,但從美國、英國等國2023年給中國學生簽發的留學簽證數量來看,中國學生海外留學的需求依然強勁,出國留學正在穩步恢復。

目前,中國仍是全球出國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根據UNESCO最新數據,2021年中國在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留學的學生共102.1萬人,數量居全球首位,比2019年減少3.6%;2021年,印度在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留學人數為50.8萬,比2019年增長10.3%,比中國少51.3萬;越南出國留學人數位居世界第三,2021年越南在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留學的學生達13.7萬人,比2019年增長9.1%;烏茲別克斯坦2021年在海外高等教育機構留學人數達11.0萬人,成為第五大留學生來源國,比2019年增長108.2%。

(四)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更趨多元,赴歐洲和“一帶一路”國家留學趨勢明顯

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為海外留學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據UNESCO最新數據,中國學生前五個留學目的地分別為美國(占比28.92%)、英國(占比14.27%)、澳大利亞(占比9.15%)、加拿大(占比7.81%)、韓國(占比5.81%),這五個國家的中國留學生占中國海外留學生總數的65.96%。

圖6中國海外留學生分布的國家與區域

注:UNESCO數據庫中未統計中國赴日本留學人數,故上圖中不顯示日本的數據。

隨著國際形勢變化及“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分布更加多元。近幾年,除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傳統留學目的地之外,德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愛爾蘭、瑞典等歐洲國家以及馬來西亞、泰國等“一帶一路”國家也成為中國學生的重要留學目的地。根據UNESCO數據,2021年,在與中國簽署共建合作文件的150個國家中,中國屬于該國國際學生十大生源地的國家有24個,中國在這24個國家留學的學生共17萬人,比2020年增加1.08萬人,占這些國家國際學生總數15.8%。未來,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往來將越來越深入,國際學生的雙向流動將越來越重要。

(五)中國連續15年是美國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在美讀研究生的人數回升

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15年是美國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美國門戶開放報告(Open Doors 2023)顯示,2022/23學年中國留學生人數仍然位居美國國際學生人數榜首,為28.9萬人,占美國高等院校國際學生的27.4%。受新冠肺炎疫情及中美關系遇冷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在美留學學生總人數與占比均有所下降,2021/22學年至2022/23學年赴美留學人數穩定在29萬人左右。與留學人數達到頂峰的2019/20學年相比,2022/23學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減少了約8萬人,減少了22.3%。但赴美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學生人數在經歷了2020/21學年小幅下降后,于2021/22學年開始回升,自當年開始,中國在美讀研的學生再次超過了在美攻讀本科學位的學生人數。2022/23學年差距進一步擴大,中國在美就讀研究生的人數比本科生多25,679人。

注:學生總數=本科生數量+研究生數量+非學位學生數量+OPT學生數量,本圖未標注非學位學生和OPT學生數量。

資料來源:王輝耀、苗綠,《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2》;IIE,Open Doors 2023.

中國和印度是美國國際學生主要生源地,來自中國與印度的國際學生占美國高等教育機構國際學生的52.8%,在美中國留學生呈現波動下降并漸趨穩定態勢,而在美印度留學生持續快速增長。2022/2023學年中國在美留學生比上一學年減少0.2%,與2021/22學年8.6%的下降幅度相比,中國赴美留學也在回暖當中。從當年簽發的F1學生簽證數量來看,2023年共有89,557名中國學生獲得F1簽證,與2022年的57,511人相比增長了55.7%,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106,005人的84.5%。印度在美留學生增長顯著,2022/23學年達268,923人,比上一學年增長35%;從F1學習簽證來看,2023年共有125,632名印度學生獲得F1簽證,比2022年增長18.3%,比2021年增長44.0%,是2019年的2.78倍。

圖9 2019~2023年中國、印度獲得美國F1簽證學生數量

數據來源:https://travel.state.gov/.

中國在美留學人數在2006~2019年間保持快速增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持續下降,而印度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留美人數快速增加。與日本、印度相比,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赴美留學人數迅速增加,與同為人口大國、國際學生來源國的印度拉開了差距。2020年之后,受到疫情影響,三國赴美留學人數均出現下降;但因各國防控政策不同、解除管制時間各有先后,印度和日本赴美留學總人數回升速度較快。

按學歷層次分析,與2019/20學年相比,中國在美留學人員中,2022/23學年減少最多的是在美攻讀非學位項目的學生,減少了49.6%,接近一半;其次是在美本科留學生,減少32.3%;再次是OPT人數,減少了約22.8%;在美讀研人數相對穩定,僅減少8%。

2006~2019年在美讀本科人數的快速增長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一種表現。在美讀本科人數在2006/07學年至2018/19學年間出現爆發式增長,在2013年前后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增長,并在2018/19學年達到頂峰,2018/19學年人數是2006/07學年的14倍。在2010/11學年前,中國在美讀本科人數略少于印度,遠低于日本,在1萬至2萬之間波動上升;而在2010年后,中國赴美讀本科人數快速增加,2018/19學年人數達到2000/01學年的18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2019/20學年至2020/21學年在美讀本科人數快速減少;2020/21學年至2022/23學年,雖然在美讀本科人數持續減少,但下降速度放緩。日本和印度在美讀本科人數也受疫情影響出現短暫下滑,但很快就恢復上升。

在美讀研的人數在2019/20學年達到頂峰,在2020/21學年經歷了較大幅度的減少(從2006至2022年17年間唯一一次減少),但之后快速恢復,人數繼續保持上升。攻讀非學位項目和OPT學生人數在疫情影響下均出現下降,但在2021/22學年開始恢復增長。在美讀研的學生人數在疫情防控尚未結束時開始增加,反映了在美留學的吸引力不減。

(六)近三年加拿大國際學生數量快速增長,印度已取代中國成為加拿大第一大國際學生生源國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簡稱IIE)的數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人員流動停滯和邊境封鎖管控措施對加拿大的國際教育造成了重大沖擊,2019/20學年,加拿大國際學生人數比2018/19學年減少49.0%。2020/21學年,國際學生人數迅速恢復至621,565人,年增長率達到了142.4%。2021/22學年,加拿大國際學生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660,230人,同比增長6.2%。

加拿大國際學生中有63.5%來自印度和中國。2016/2017學年之前中國是加拿大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2017/18學年起中國在加國際學生人數達到近年頂峰141790人,2018/19學年中國在加國際學生開始下降,2021/22學年降至100075人,比2017/18學年頂峰時期減少30%。印度向加拿大輸送的國際學生人數增長迅速,2021/22學年比2017/18學年增加90%,并在2017/18學年之后成為加拿大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同時期其他學生人數增長較快的國家還包括菲律賓、越南、伊朗、墨西哥等。

(七)英國國際學生數量保持快速增長,中國學生在英留學人數在疫情期間持續增長

根據英國高等教育統計署(HESA,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數據,2015/16學年至2021/22學年,英國國際學生人數從436,570人持續增加至679,970人;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國際學生增長迅速,從2015/16學年的309,230人增長至2021/22學年的559,825人。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的2019/20學年至2021/22學年,英國國際學生人數仍保持10.9%~12.4%的增速。

從國際學生存量來看,中國仍是英國國際學生的最大生源國,在英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在經過高速發展后逐步進入穩定期,近兩年總人數增長趨于平緩。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21、2021/22、2022/23學年中國在英留學總人數仍保持3.4%、5.5%、4.4%的增長率,達到143,820人、151,690人、158,335人。縱觀近年數據,2015/16~2019/20學年,在英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留學生總人數漲幅超五成,增長率持續維持在中高區間,最高單年增幅達15.57%,這說明中國學生對良好的海外高等教育意愿旺盛,且隨著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家庭具備了走出國門的能力,而有著良好口碑的英國作為留學熱門選擇,對中國的留學生吸引力持續不減。而2020/21、2021/22、2022/23學年中國赴英留學總人數保持上升,表明這一吸引力在近年來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以及困難的國際出行條件中并未受到過多的負面影響。這期間美國對華移民與工作政策不斷收緊,而英國留學生工作簽證政策進一步放寬,也是中國學子持續赴英留學的重要原因。但是,中國在英留學人數的增長速度不足英國國際學生總體增長速度的一半。

2022/23數據來自IIE,IIE的數據為高等教育就讀的國際學生人數,HESA的數據為在英所有國際學生數量。

從國際學生流量來看,近兩年獲得英國學習簽證的印度學生遠超過中國學生。據英國內政部(Home Office)數據,英國簽發的國際學生簽證數自2015年的272,974人至2019年間的404,410人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長率迅速增長。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英國當年簽發的學生簽證數跌至253,694人。2021年學生簽證數迅速回升至435,110人,較2020年增加71.5%,比2019年增長7.6%。2022年英國簽發的學生簽證人數攀升至594,463人,2023年再創新高達到643,778人,其中擔保學習簽證639,087人,其他學習簽證4,691人。從英國簽發的擔保學習簽證來看,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國學生獲得擔保學習簽證的數量相較2019年減少56%,而2021年快速反彈到歷史最高點135457人,相比2020年增加1.57倍,2022年與2023年穩定在11萬左右。印度學生獲得擔保學習簽證的數量自2019年以來持續增加,2022年起獲得擔保學習簽證的數量超過中國。

(八)中國仍是澳大利亞國際學生最大來源國,印度在澳留學生人數逐漸接近中國

根據澳大利亞教育、技能與就業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Skills and Employment)的統計數據,2013年來全球赴澳留學人數保持快速上漲,2017年國際學生增長率高達12.4%。然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人員流動造成的重大影響,該高速增長趨勢在2020年出現拐點。2020年全年澳大利亞共接收國際學生855,291名,年增長率由2019年的9.2%急劇下跌至-6.3%。疫情的持續蔓延和邊境管控措施導致下降趨勢在2021年并未緩解,截止2021年10月,共有698,434名國際學生在澳大利亞就讀,比2020年大幅減少18.3%。如今,國際學生數量已快速回暖,在2023年達到歷年峰值,為940,310人,相比2022年增長了33.1%。

作為澳大利亞國際學生最大的生源國,近10年以來中國在澳留學人數總體上仍呈上升趨勢,中國學生占澳大利亞全部國際學生的比例十年來一直維持在26%左右。中國在澳留學生人數在2015~2018年間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年增長率,2017年增長率甚至高達17.5%。2018年在澳中國學生突破20萬人。但是,增長勢頭被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打斷,2020年中國留學生在澳大利亞學習的人數為190,926,比2019年下降9.9%。2021年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為166,319人,比2020年減少了14.8%,但中國學生占在澳國際學生比例達到歷史最高位28.1%。2022年1~11月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為155,348人,比2021年減少了9%。截至2023年10月,在澳中國留學生數量為162,826人,與前一年相比小幅度回升4.8%,但增長幅度遠不如印度(32.5%),印度在澳留學生人數(158,724人)已經非常接近中國的留學生人數。

從中國學生注冊學習層次分布來看,在澳接受教育的中國學生的學習層次分布穩定,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部門,2023年在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的人數為142,094人,占比超七成。高等教育也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最小的教育領域,2020年中國在澳高等教育留學生人數為159,018人,相比2019年僅減少2.8%,下降幅度明顯小于國際學生總體。

注:1.統計數據不包括港澳臺地區;2.同一學生在同年可能同時在不同的教育部門中注冊,例如一名學生先注冊了英語精研課程后又入學了高等教育,所以存在重復計算.

海外學生英語精研課程長期作為中國學生赴澳留學的第二大選擇,在2023年參與人數為16,295人,占比全部學習層次的8.7%,此就讀比例低于國際學生總體英語精研課程的參與率(15.6%)。澳大利亞教育、技能和就業部的數據顯示,2019~2020年,進入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中有34%先在澳大利亞進行了英語精研課程的學習,同期國際學生的平均數據為21%,反映出中國學生對短期內提高語言水平從而適應非母語大學教育的需求,以及英語精研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此類需求的特質。該層次留學的人員在2021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最大,中國學生人數銳減51.5%。2023年在澳大利亞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中國學生有17,428人,僅占總體中國學生注冊數量的9.3%。同時,接受非學歷教育和基礎教育的人數也相對較少,2023年分別為6,241人和4,806人,均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九)中國在德國留學的學生人數保持穩定,印度學生數量增長顯著

近年來,德國國際學生總人數不斷增長,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一定影響,但總體保持較高的留學吸引力。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的數據,在德國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的國際學生總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并沒有減少,2020/21學年國際學生人數(324,729人)比2019/20學年(319,902人)增長1.51%;2021/22學年國際學生人數增長至349,438人,比2020/21學年增長7.61%,比2019/20學年增長9.23%。

德國國際學生主要來自中國、印度、敘利亞、奧地利、俄羅斯等國。2019~2022年,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保持穩定水平,來自奧地利、俄羅斯、意大利等國的國際學生占比略有下降,來自印度的國際學生從17,294人增至33,753人,增長95.17%,占比從6.13%增至9.66%。

中國近年來一直是德國最大的國際學生源國。由于德國公立大學免學費,且2020年起德國高等院校認可中國高考成績,申請就讀德國本科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學生高中畢業的優先選擇。2011~2019年,中國在德留學學生持續增加,從2011年的25521人增長至2019年的41353人,增長為62.04%,占比從9.62%提升至12.93%。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國在德留學人數和占比均有回落,但2021/22學年仍穩居第一大生源國,有40055名中國學生在德國留學,比印度(33,753人)多6302人,比2019/20學年減少3.14%,占比也從2019/20學年的13.20%下降至11.46%。

(十)法國國際學生人數呈上漲趨勢,中國在法留學人數近十年來維持在2.9萬人左右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的數據顯示,歷年在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人數總體呈穩步遞增趨勢,2018~2022年,除了2020/21學年有所回落,其他年份在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人數穩步上升,2021/22年增至392,630人,年增長人數超過2.5萬人,增長率為7.64%。總體而言,法國國際學生人數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依然保持穩健,法國的優質教育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依然很強。

近十年間在法留學的中國國際學生人數維持在2.9萬人左右。受薩科齊(Nicolas Sarközy)政府的蓋昂通函(Guéant circular,又名5-31通函)限制留學生留法工作的政策,及其被取消后依舊嚴厲的留學生學習和工作簽證的影響,加上同時間法國對國際學生資助和獎學金預算的削減,中國留學生在2011/12年到2014/15年中持續走低,從30,349人縮減為28,043人,降幅為7.6%。此后,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政府推動了一系列更加開放的留學政策,增加國際學生的財政預算,吸引國際學生赴法留學,支持企業資助獎學金計劃“奧賽碼頭”(Quai d’Orsay),法國國際教育市場迅速回暖。2014/15~2016/17年,留法中國學生人數從28,043人攀升至30,071人并在次年維持穩定。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后,在法國留學的中國學生從2019/20學年的29,731人減少到2020/21學年的27,950人,占法國國際學生總數的7.66%。2021/22學年在法學習人數為27,479人,占比7.00%(前兩個國家為摩洛哥11.81%、阿爾及利亞7.90%)。

(十一)日本國際學生人數持續下降,中國學生赴日留學相對穩定

根據《2022年在日國際學生年度調查》數據,2013~2019年日本國際學生人數呈逐年增長趨勢,2015~2018年進入高速增長期,國際學生年增長率超過11%。2019年增長速度放緩,增長率為4.4%,但總數仍然持續上升,達到312,214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學生人數較上年同期大幅度減少,減幅達10.4%。2021年在日國際學生人數持續下降,較2020年減少了13.3%。2022年國際學生數量為231,146人,較2021年減少了4.7%,較2019年減少近三成。

在日留學的國際學生主要來自于亞洲,中國留日學生人數依然穩居首位。日本高校在國內的認可度高,學費相對低廉,文化背景相近,使得日本對中國留學生吸引力保持相對穩定。2022年,留日中國學生人數為103,882人,占日本國際留學人數的44.9%;日本第二大國際生源國為越南,占比16.2%。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留日人數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減少6.2%,此后2021年和2022年,中國在日留學人數持續減少,2022年在日本高等教育階段就讀的中國學生人數為103,882人,比2021年減少9.1%,與2019年峰值相比減少16.5%,不過降幅低于日本國際學生人數總體降幅(26%)。

行業趨勢嘗鮮看《中國留學發展報告藍皮書》趨勢解讀

二、中國留學發展趨勢

(一)留學仍是我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

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留學歸國人才為國家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新一代留學人員推動了中國與世界全方位接軌,在國家公共治理、科技創新、科教文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對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留學是培養中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核心途徑。“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依然是我國留學工作的基本方針,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為廣大留學人員回國發展及為國服務提供有力保障,搭建了廣闊舞臺。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出臺,重申將繼續通過出國留學渠道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2023年9月,《關于進一步優化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發布,進一步優化國家公派出國留學人員的服務管理辦法和程序,推動國家公派出國留學新發展。據統計,2023年,國家公派出國留學錄取2.3萬人,派出近1.9萬人。2023年10月,總書記在給歐美同學會成立11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希望廣大留學人員弘揚留學報國傳統,愛國為民,自信自強,開拓奮進,開放包容,投身創新創業創造時代洪流,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書寫人生華章。”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
獲取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