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律師與醫生曾經被認為是風光的職業,社會地位高且收入可觀,但隨著金融及互聯網業的發展,這兩個職業風光不再,報考這兩個專業的學生數量逐年下降。
據《紐約時報》消息,芝加哥某家律師行最近在公司內部成立了“快樂委員會“,負責向辛勞了一天的同事派發糖果和飲料;另一家律師行用更實際的方法,在每年3.5萬至6萬元的花紅外,再發多達5萬元的額外獎金……凡此種種舉措,都是為了安撫工作越來越不如意的律師。
其實除了律師外,醫生也是個光環逐漸褪色的行業。2006年美國醫生行政人員學院的調查發現,60%受訪醫生表示因工作士氣低落而考慮過轉行,近70%更表示認識的人當中已經有人離職。
行業風光不再的最好例子,就是報讀法學和醫學院的學生人數每況愈下。全美國申請入讀法學院的學生從2004年的9.87萬人,跌至2006年的8.35萬人,兩年間的跌幅達6.7%。此外美國律師公會也曾在調查中發現,44%的律師說不會推薦年輕人投身這個行業。至于醫學院方面,全國報讀人數雖然從2003年的低潮3.3萬人,回升至4.2萬人,但仍然及不上1997年時的4.6萬人。
律師和醫生這兩個行業,固然在收入和社會地位方面仍然較不少工作優勝,但不少行業中人都認為,它們已失去了昔日的使命感、民眾對行業的尊敬,更重要的是開始偏離社會中對“成功“的定義。
美國文化一向崇尚冒險并最終干出一番大事的英雄,近年來最能符合這個形象的,莫過于那些從大學中輟學,繼而靠一個網站而成為億萬富翁的新貴。相比之下,醫生和律師漸漸被視為持重而不敢犯險,成為與會計師和牙醫一樣的行業。而且現今開展事業,講求靈活多變和創意,能做到這點才算真正的成功。曾經著書討論事業問題的作者佛羅里達就概括說,這兩種職業以往令人羨慕,但現在已失去吸引力,而且和金錢無關。
不過要說和金錢完全無關,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以全國最大的一百家律師行來說,2006年其合伙人平均薪酬是120萬;醫生方面,明星級的可年入逾百萬,其余的介乎25萬至75萬。這雖說不是小數目,但和投資銀行家平均每年225萬至275萬元的收入差了一大截,“眼紅“之下意興闌珊,也可說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