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免费视频网站,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中国免费一级片

走進萬佳|萬佳服務: 北京總部|廣州| 溫哥華|多倫多|洛杉機|紐約
萬佳留學資質認證留學資質認證:BJ2000016
您的位置:首頁 > 留學攻略 > 洋插隊散記;有關酒的一些故事

洋插隊散記;有關酒的一些故事

2013年02月21日來源:美國留學網作者: 萬佳留學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

 剛到美國讀研究生時,一個月的助教(TA)收入才400美元。除去吃飯,房租,電話,水電,養一輛300大洋買的,除了喇叭不響,剩下哪兒都響的破車之外,所剩無幾。可又想盡快富起來,于是就在暑假里,進了一家中餐館,干起了waiter行當。
 
    這家中餐館在當地還算是不錯的一家餐館。衡量餐館檔次的一個標準是看它有沒有烈酒牌。在美國,不是所有的餐館都可以賣烈性酒的。如果申請不到可以賣烈性酒的牌照,那就只能賣飲料和啤酒。當然,賣啤酒也要有牌照,只是相對來說容易申請得多。

    有了烈酒牌,餐館就可以賣酒精度高的酒了。我們常說的白蘭地,威士忌,蘭姆酒,伏特加是基本的,最主要的是,用它們可以調出各式各樣的雞尾酒來。調一杯雞尾酒,只要一兩盎司烈酒,加以其他輔料就行了,真可以說是一本百利。加上酒的種類多了,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所以,餐館都希望能賣烈酒。

    這家餐館的老板和經理都是臺灣人。經理在餐館里一般負責前臺,包括招呼客人,管理服務生,還有就是負責酒吧,當然,也包括調酒。經理和他老婆都是臺灣某個大學商學院畢業的。不知為什么,就是愿意在餐館里干。還是不知為什么,他和我很投緣,閑來無事,就和我聊聊酒。從他那里,我知道了一些最基本的調酒常識。并且,沒事,就自己弄點不同的酒嘗嘗。

    先說常見的酒,有Gin(金酒),Whisky(威士忌),Rum(蘭姆酒),Vodka(伏特加)和Brandy(白蘭地)等等。這些酒可以直接喝,也可以用來勾兌成雞尾酒。每種酒又有不同的牌子。比如,金酒有Beefeater就是瓶子上畫著一個穿著紅衣服的老頭扛著槍的那種:威士忌有,Johnnyie Walker紅帶和黑帶,Jack Deniel‘s;蘭姆酒有Bacardi,Malibu;伏特加有Smirnoff,Stolichnay,Absolut等等。

    直接喝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加冰,叫做on the rocks,一種不加冰,叫做straight。加冰塊可以喝起來比較爽口,不嗆,但喝到后來就沒味了。酒癮較大的人,喜歡喝比較純正的感覺,就喝straight。高級一點的老美餐館或法國餐館,還有自己釀的威士忌。如果在餐館點酒,你可以說,要一個Beefeater straight或Beefeater on the rocks。

    除了點牌子直接喝,還有就是點雞尾酒了。雞尾酒的種類實在是太多了。這里只說幾個常點的。

    Singapore Sling,新加坡司令,它的調法是:2 oz金酒,1/2 oz櫻桃白蘭地,1/2檸檬擠汁,1 tsp砂糖,2個冰塊,在一個叫做Tom Collins glass 高腳杯里續滿carbonated water,再加上一個紅櫻桃作為點綴,插上吸管,玲瓏剔透,晶瑩可愛,很有端莊淑女的風范。

    Long Island Iced Tea長島冰茶:3/4 oz tequila(特奇拉,一種烈酒),3/4 oz蘭姆酒,3/4 oz金酒,3/4 oz伏特加,3/4 oz triple sec (一種配酒的甜汁), 3/4 oz sour mix,這些超市里都有賣的。把以上的酒混在一起攪勻,倒一點可樂,加一瓣檸檬。非常香,酒的味道也比較濃。

    Pina Colada媲娜渴拉達:2 oz light蘭姆,3 oz菠蘿汁,2 oz椰奶,加冰,在blender里打碎,倒進大口的高腳杯,加上櫻桃和菠蘿。喝起來,一股菠蘿和椰子的清香。

    Strawberry Daiquiri:2 oz light蘭姆酒。1/2 oz triple sec,1 oz青檸檬汁,1/2 tsp砂糖,1個冰塊,5個草莓,把所有東西放入blender.用高速打拌后,倒入杯中,用吸管喝。

    我之所以提Pina Colada和Strawberry Daiquiri,除了是因為它們廣受歡迎外,在餐館里點飲品時,還可以為孩子們點它們,這時要說Pina Colada virgin,或Strawberry Daiquiri virgin,表示沒有酒精,這樣,調酒師(bar tender)就知道這是給小朋友點的,就不放酒了。還有一種適合小朋友喝的飲料,叫Shirley Temple,也是不含酒精的飲料,不妨試試,他們一定愛喝,省得老是可樂,雪碧,七喜。

    另外Pina Colada和Strawberry Daiquiri在超市里都有兌好了的,只要買來,按說明去做就行了。我以前就給兒子做過,很容易,兒子也很愛喝。到我自己喝時,加上蘭姆酒就行了。

    以上幾種酒是不分男女。若是男士想來點高的,常見的可以試試,screw driver(螺絲鉆,伏特加和桔汁),血瑪莉(伏特加和番茄汁,再灑點胡椒面),曼哈頓(威士忌加味美思),Vodka Martini(伏特加馬提尼),Margarita(瑪格麗特,杯口上有一圈鹽)。這些都是很不錯的。

    老美還講究飯后酒。常見的有KAHLÚA Coffee,Irish Coffee. 我有一次替一個老美律師打官司當翻譯。他把我和他的客戶帶到市里最高的酒店,吃完飯,在弦樂四重奏樂隊的伴奏下,調酒師表演了一通制作Irish Coffee.

    先將Irish威士忌到進一個高腳杯里,然后把它點燃。將燃燒著的威士忌在兩個高腳之間杯到來倒去。只見一團火球在空中飛來飛去,出了這杯飛入那杯,一滴也沒有灑到杯子外面,待威士忌的火焰將要熄滅時,高腳杯的壁上已充滿了威士忌的香味。這時再倒進熱騰騰的咖啡,真正是美酒加咖啡,弄得我心兒醉。若不是考慮面子,可真想喝完了這一杯,又要它第二杯。這時才能體會到何日君再來這首歌的魅力。

    知道上面這幾樣酒,就好比郭靜初學降龍十八掌一樣,一招亢龍有悔,就可以應付一氣了。這時,無論是和老外一起吃飯,還是自己家人出去撮,點酒就不怵了。而且,您還或許會慢慢愛上此道了。 在美國喝酒和在中國喝酒是不一樣的。美國講究情調,中國講究熱鬧。美國的飯店和酒吧里都比較安靜,更罕見喧嘩,猜拳行令。中國大城市里少見劃拳,農村里,酒和劃拳幾乎是孿生兄弟。

    下鄉時,見過劃拳,一些電影里也有劃拳的鏡頭。各地劃拳的口訣大同小異。我知道的是:哥兒倆好啊,三燈照啊,四喜四喜,五魁首啊,六六六啊,巧七巧七,八匹馬呀,九九九啊,全來到啊。

    劃拳的時候,甲乙二人,口中各自喊著上面的一句,然后一只手出拳。出拳時,可以伸出一到五個手指代表一到五。如果甲出的數和乙出的數,加起來,正好是甲說的數,比如甲說八匹馬,甲出了五,乙出了三,就是甲贏了,那么就罰乙喝酒。反之亦然。如果兩個人的數加起來,和任何一個人的口訣都對不上,就繼續出,繼續喊,直到對上為止。其中一條規定是,你出的數目必須至少是你說的數目的一半。比如,你說六六六,那么你至少要出三,否則算黑拳,也罰酒一杯。

    這口訣喊起來,連珠炮般,頓挫抑揚,驚天動地,要是在美國,馬上就會有人把警察叫來。所以在美國萬萬使不得。您要是愣來,也別說是從我這學的。

    劃拳全仗著反應快,心到嘴到,嘴到手到。厲害的,三下兩下,就把一個人給灌醉了。我下鄉時,就見到當地老鄉,被另一個人灌的,人以經快出溜到桌子底下了,還伸出手在那兒喊,八匹馬呀,八匹馬呀??粗鴮嵲诳蓱z。所以,不會就不會吧,沒什么遺憾的。

    另一種簡單的,一人拿一只筷子,往一塊一碰,說出蟲,雞,虎,棍中的任何一個。棍打虎,虎吃雞,雞吃蟲,蟲吃棍。

    美國大多餐館酒吧講究安安靜靜,慢條斯理地喝酒,而且一般喝雞尾酒都不吃菜。許多老美認為,喝雞尾酒吃菜,破壞酒的味道和對酒的欣賞,所以,一般都在飯前喝。喝的時候要慢悠悠的,才能品出酒中的滋味,千萬不能豪情萬丈一飲而盡。那樣就像威虎山上的座山雕了。

    喝酒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是公司里的派對,一般都是在進入正餐入座前,每人在調酒師那里叫一杯雞尾酒端在手里,站著喝。這時就是社交的時候,你拿著酒杯到處走,見著熟人打聲招呼,聊什么都可以。而這酒錢,往往都是自己付,除非有言在先,公司是不付酒錢的,而且不要忘記給調酒師小費。待進入正餐,坐下以后,就不要再要酒了。

    喝酒社交是美國酒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哈佛商學院的餐廳里還專門設有一個酒吧,讓未來的CEO們體驗一下將來大人物之間社交應該是什么樣子。

    中餐館里喝雞尾酒,確實讓人覺得有些不倫不類。但是好的老板,憑借好的調酒技術,尤其是那三寸不爛之舌,往往能吸引很多顧客。其實這些人英語也未必多好,詞匯也未必豐富,但天生一副伶牙俐齒,善解人意,讓許多顧客把他視為知心朋友,一個禮拜不來上他一次兩次,便若有所失。顧客往往是帶著心事,拖著疲憊的身子進來,喝上一杯,聊上一個小時,然后開懷大笑的離去。

    這樣的調酒師不多見。我打工時的那個經理就是一個。難怪他老婆就是和他一起打餐館工,也死活要跟著他。我們餐館旁邊有一家美國餐館,那個老板自己店里也是什么樣的酒都有,可他偏偏不喝自己的酒,要跑到我們這家餐館來,喝上一瓶兩塊錢的啤酒,聊上半個小時,然后扔下五塊錢小費走人。

    美國可以喝酒的餐館不少。熱鬧的大概要數TGI Friday(Thanks God Its Friday)了。進去后,但見觥籌交錯,熱鬧非凡。坐在吧臺上也可以點菜。吧臺里還掛著銅鈴,誰給了小費,就把銅鈴猛拉一陣。丁丁當當,要的就是這個勁兒。

    Pepper Mill也是一家有高檔酒吧的老美餐館。酒吧前面有個水池,池子中央有個火盆,圍著水池而坐,看著熊熊的火焰,喝上一杯色彩繽紛的雞尾酒,興致也會不錯。只是里面的waitress穿的比較暴露,玉腿酥胸,難免給人一種R級的感覺。男士大概喜歡,兒童還是不宜吧。以前蘋果電腦公司總部旁邊就有一家,現在換成了另一家,叫BJ’s restaurant,酒吧也很不錯,懸掛著許多大屏幕電視,可以一邊喝酒,一邊看球賽。它的客人多是硅谷的中青年。

    進入正餐吃菜時喝的一般都是葡萄酒。上葡萄酒則不是調酒師的事,而是waiter的事了。先把酒瓶讓主人看一下,證明是你點的牌子和釀造的年份。然后,打開瓶塞,先給主人倒上一點。主人這時應該裝模作樣的拿起酒杯,晃一晃,看看里面的泡沫,再聞一聞,然后小啜一口,還不能馬上咽下去,要讓酒在嘴里呆一會兒,讓舌頭充分感覺酒的味道,然后沖著waiter點點頭,表示這酒不錯。這時,waiter才可以依次把酒給客人們倒上。

    除了在酒吧,餐館里喝酒外,再就是在家里喝。吃中國飯喝洋酒實在不是好的選擇。我最喜歡的就是倒上一小杯酒,在酒杯里加點冰,或坐在電腦前上網瀏覽,或看著本書,或看上一盤好的DVD,一次只抿一點點,讓酒精微微麻醉一下自己,一付月下獨酌的樣子。一瓶酒慢慢喝上它兩三個月,再試著換個牌子,比較比較,也不失為一種嗜好。想想我們在美國這么辛苦,難道還不應該有點小嗜好嗎?

    說到酒,不能不說到調酒師,Bar tender。以前中國不興雞尾酒,調酒師也很少?,F在回國去看,飯店里,酒吧里,雞尾酒到處都有,調酒師非常的專業,都是??茖W校里培養出來的,動作也是絲絲入扣,非常優美,一點不比美國的差。我在國內飯店里看到幾個年紀輕輕的調酒師,調制馬提尼時,把酒和冰塊放進搖酒器(shaker),正轉三圈,反轉三圈,然后把酒濾出來,十分的專業。據說這樣調出來的馬提尼味道最正。還有的一邊不停地把搖酒器從胸前舉到頭頂,一邊不停地晃動,好像在進行什么表演。只可惜大多數調酒師臉上表情呆板,不茍言笑,不知與客人融為一體,讓人敬而遠之,還是沒得調酒師的真傳。

    一杯雞尾酒調好后,不能等好長時間再喝下,一般應在五到十分鐘之內喝掉。否則時間一長,冰會沖淡酒的味道。

    一個好的調酒師首先要記住各個酒的配方。酒吧忙起來的時候,一個調酒師要應付幾十個客人,哪里還有時間去查閱配方,全憑記憶。據說光一個馬提尼酒,就有二百多種不同的調法,沒有好的記性,稱不上一個好的調酒師。當然,一般的飯店和酒吧,常點的雞尾酒就那么幾十種,記住了就可以應付日常的工作了。

    再有就是手要靈巧,要有準頭。在美國喝酒,不是所有的酒都像在中國喝酒那樣,要滿上。如果喝不加冰的酒,比如白蘭地或葡萄酒,是不應該把酒杯加滿的。一般是應該倒一個shot. 所謂一個shot的酒,就是將那種上面口小,下面肚子大的高腳杯(專門喝白蘭地或葡萄酒的酒杯)橫過來放,酒在杯里剛好不灑出來的量,就是一個shot。盡管有專門的shot量杯,但真正的調酒師誰也不會去用它,都是拿起酒瓶就到,保證就是那么多。瓶口上有一個專用的瓶嘴,可以防止一下子倒的太多,調制其他雞尾酒也是一樣。要用幾盎司的這種酒,幾盎司的那種酒,都是那么一倒,從來沒人用量杯。

    記得有一次,一個客人一定要說他的雞尾酒里,酒少了,其他的東西多了。非要讓我的朋友給他重作一杯,多放幾滴酒。我的朋友堅持說沒錯,因為這實在是關系到他的聲譽。相持不下之間,另一個喝酒的客人站出來講,我是希爾頓酒店的調酒師,我來評判一下好嗎?雙方都同意后,他拿起酒杯,嘗了一口,說味道十分純正,那人才沒話可說了。

    我初學調酒時,總以為復雜一點的雞尾酒,各種原料要用得精確,而簡單一點的,只用一兩種酒調質的雞尾酒,如馬提尼,曼哈頓之類,多放點酒,客人一定喜歡。其實不然,客人的舌頭是很刁的,幾滴之差,有人就能馬上嘗出來,告訴你做的味道不對。

    好一點的調酒師,還會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助興的節目。最常見的就是扔酒瓶。有把三個酒瓶一起juggling的,也有把一個酒瓶圍著身子扔來扔去,從頭頂扔到背后,又從背后扔到胸前,還有兩個人對扔。讓你得眼花繚亂,如同看一場雜技表演。

    調酒師不光要手藝好,嘴還要利索,話要跟得上,和客人之間要有交流互動.否則,客人到酒吧里來成了喝悶酒,就不怎么愿意來了。當然,如果人家是來看體育比賽的,又當別論。所以,好的調酒師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知。不求精,但求博,不求深,但求廣。而且,從來不和你認真,你怎么說,他怎么聽,都是順著你的話說,反正就是為了讓你高興了,傾訴了,發泄了,最后留下一筆不錯的小費,心滿意足的回家,喝的,聊的高興了,小費比酒錢還多。

    還有一樣,調酒師有義務為喝高了的客人叫taxi.酒雖是好東西,但也不知惹出多少禍害。我見過一個試驗,讓人每喝一罐啤酒,寫一遍自己的名字。第二罐以后,字跡就可以看出不同。到第六罐時,已經是鬼畫符一般,只有上帝才可以辨認了。所以外出喝酒,如果自己開車,切記把保險系數設得大些。一般別過一就行。就是啤酒一瓶,或葡萄酒一杯,或烈酒別過一個shot。而且喝完酒后,最好過一個小時再開車比較保險。我來美這么多年,如是自己開車,幾乎從來沒在外面喝過酒。身家性命,老婆孩子,別人的生命,全在一念之差。切記切記。

    老美一般還算自律較嚴,不會喝的酩酊大醉。如果萬一喝高了,也會放棄開車,自己打的回家。如果調酒師看到客人喝高了,一般都回主動問他,要不要幫忙打電話叫Taxi。老美這時都會很感激的。

    調酒師其實是一個很高尚而且很不容易做好的職業。隨著科技的發展,那么多的職業都被機器,電腦所取代,而這看似簡單的調酒,機器卻取代不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調酒師是一個人,人是有個性的。不同的人,調出的酒,是不一樣的。不同的人說出的話也是不一樣的。顧客對人的喜好也是不一樣的。在外包(outsourcing)之風如此盛行的今天,調酒師不能不說是一個不用擔心外包而且相對穩定的工作。

    我常想,如果倒退三十年,如果沒有老婆孩子,讓我重新選擇職業的話,我說不定會選擇調酒師的工作。如果我的工作是在坎昆,或巴哈馬的海邊當個調酒師,每天,在海邊搭成的草屋式樣的酒吧里,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給客人們調出一杯杯五顏六色的雞尾酒,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們聊著他們身邊發生的趣事,那將是一件多么令人心曠神怡的工作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逢知己千杯少;勸君更盡一杯酒……關于酒的話題,詩,歌,真是無窮無盡。

    有人說,酒如人生,人生如酒,真的,當你拿起一杯玲瓏剔透,五彩繽紛的雞尾酒時,難免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那部二十多年前,湯姆-克魯斯主演的(Cocktail).建議你如果沒有看過的話,找來看一看。它演出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也告訴了你許多關于酒和Bar Tender的故事。而一首插曲(Don’t Worry , Be Happy),又疏解了多少人的煩惱。

>>我感興趣,馬上在線咨詢
獲取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