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問我,在北美找什么工作容易些。這個問題,我不知道被問了多少遍,但是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我也真的很難回答。借這篇文章,我來簡要的分析一下北美的主流的工作情況。
北美最吃香的工作,無外乎兩個,一個是醫生,一個是律師。醫生這個職業,可以說對于中國學生基本上是封閉的,能獲取美國或者加拿大的醫生執照是難上加難,所以這個職業可以說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基本不用考慮。而律師的職業,對于中國學生來說獲得不應當是一件難事,因為只需要大學畢業后再進行三年的JD(加拿大叫LLB)的學習畢業后,考取律師執照,即可達到律師的行業資格。但是問題在于,中國學生能否在律師行業中做的和當地人一樣得心應手,律師職業,對于語言的要求不是一般的苛刻,而且這種語言能力特別要在法庭辯論中體現出來。這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實在是相當困難的。在律師行里面工作的中國背景的律師,由于語言的原因,其實并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能力。中國律師做移民法方面的比較多,因為畢竟要求移民的中國客戶會多些。但是即使是這樣,做移民法最好的律師仍然是當地人,上庭保釋,難民獲得身份等重要法律事件,基本上還是掌握在當地律師手中,道理很簡單,英語是他們的語言,在法律場合上能說的滴水不漏。
其實上面這兩個職業也并不是大多數中國學生的選擇。廣大的留學生,特別是本科留學生的專業,往往集中在工程和商業管理兩類。這兩類從就業來說還是不錯的。工程類的專業,例如機械工程,由于在北美希望做這行的人比較少,所以畢業的需求量是比較大的,主要的雇主是制造型的企業,薪水也很不錯。而電子工程,電氣工程等專業,因為北美在這方面很強,所以公司林立,如果一個學生學的不錯,找到一份對口的專業也并不是很困難。而從商業管理來說,情況又稍有復雜。金融和會計這樣的傳統行業,在北美需求的缺口一向是很大的,任何公司,無論是制造還是服務,都需要會計和財務,所以招人的數量很多。中國學生就業的關鍵在于兩個,首先是學習成績是不是很優秀,然后是交流能力是否突出。對于商業管理這類的工作,公司很強調申請人的語言能力和交流能力,中國學生如果能突破語言和文化的瓶頸,找到這樣的工作是不難的。在商業管理中,有個方向是物流或者是供應鏈管理,這個方向是比較偏工程或者科學的,對數學能力要求比較高。主要就業的公司有咨詢公司,制造企業的優化部門,物流公司等等。工作前景在北美這幾年是比較好的。中國學生如果數學水平不錯,又有心學習商業管理,不妨考慮這樣的方向。而管理學的其他方向,例如市場營銷,戰略管理等等,中國學生相對來說找工作的前景會難一些。因為市場營銷對于語言和文化的認知能力要求甚高,中國學生剛到北美幾年,不太容易達到這個要求。而戰略管理是屬于高級管理范疇,中國學生進入公司,往往是從中低層做起,所以戰略管理的理念不可能馬上用上。故此學習戰略管理的中國學生在就業中往往會遭遇些尷尬。
在現在北美的就業市場中,不能不說數學金融這個專業,他的發展可以說是勢頭迅猛。數學這個以前并不受重視的基礎學科,因為金融參與,使這個交叉學科在就業市場上變的很熱門。金融數學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是大銀行,證券公司的研發部門,做金融產品的研發和設計工作,薪水是比較高的,一般大約有七萬美元以上。但是工作相當辛苦,一周的工作小時數甚至可以達到80個小時。如果有數學天賦并且肯吃苦的同學,我覺得完全可以考慮這個工作。另外,很多學習統計的,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也很多從事數學金融行業,同時,這也帶動了應用數學和應用統計學的就業率。以前這些學生往往從事的是政府,企業的數據處理和分析部分,但是因為數學金融行業的興起,他們的就業面就馬上寬了一些。
當然有些工作,不一定在中國吃香,在美國確實非常好找工作的。美國的護士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比較容易,因為美國在護士的缺口很大。但是我們的中國同學很少會去選擇這樣的專業或者工作的。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其實好工作和好找的工作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例如,在美國畢業的博士,很多在美國有成為了博士或者成為大型公司的研究人員,但是也有教學職位找的不理想的,原因在于語言能力,溝通能力或者真正的學術能力不強,甚至是機遇不佳。MBA的學生畢業有的起薪很高,也有的薪水不盡人意,這些都是和自己的能力息息相關的。現在僅憑借上一個專業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日子早就過去了,所以學生和家長要充分明白這一點,無論是什么專業,必須要好好學習,多了解當地社會并了解找工作的訣竅,才能畢業之后在北美找到一份好工作。